連線計畫


巴拿馬兒童城攝影專題- 在巴拿馬看見拉達克 


課堂進度隨時看第一堂課




連線計畫要做什麼?


Photograph! Ladakh 團隊成員-佳穎,自2011年於清大社會所畢業後,隨即前往巴拿馬兒童城,擔任為期一年的電腦老師。將於2012年八月結束任期的佳穎,沒有休息,隨其投入印度拉達克攝影培力計畫。


在前往拉達克之前,在巴拿馬兒童城,佳穎發起了一個連線計畫,同樣以攝影為主軸,在兒童城開設攝影課程,透過攝影技術與後製的教導,希望兒童城的孩子,能夠獨力完成自己的作品。而這個作品,是參與攝影專題的孩子,送給印度拉達克孩子的禮物。


為何有這個連線計畫?


在課程開設之前,佳穎曾製作簡報,向巴拿馬的孩子們,介紹印度、介紹拉達克、介紹流亡藏人,當然,還有TCV學校。在講述的過程中,提及在印度的一些流亡藏人的孩子們,都是隻身流亡到印度,這輩子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回家。此時,巴拿馬的孩子們,一個個露出了驚訝的表情,問說,「為什麼不能回去?」佳穎沒有辦法用西班牙文解釋這他自己也覺得很複雜的情況,只能淡淡的說,因為很多政治、國家和政府的問題,這些孩子被送到印度來,出來,就不能回去了。說到此,孩子們似懂非懂,但彷彿也瞭解,這是一群比他們還辛苦的人。


或許,這就是佳穎想讓他們知道的,看見這個世界、看見更多不同處境的人,自己,或許會明白自己還是比較幸福的。在巴拿馬兒童城的孩子,多半是因家裡無法負擔孩子養育費用,而將小孩送來兒童城代為撫養。孩子們都住在兒童城內,食衣住行都由兒童城負擔,同時,更重要的,也負擔他們的教育費用。有許多孩子,可能都是5、6歲就被送進來,若是家裡的狀況一直沒有改變,就一直住到18歲成人才離開。在巴拿馬,他們都是相對弱勢的族群,做為「兒童城的小孩」,在學校裡,某種程度也是一種特殊的印記。在兒童城內,最常被提起的是「不要怪他,他很可憐」「他的家裡狀況很不好,所以我們要包容他」,很多孩子也仗著「我就是比較可憐」所以對他們來說,接受別人的幫助、憐憫,也是理所當然。


但是,透過看見遠在地球另外一端,正辛苦生活的一群孩子,或許,可以在他們心中,產生一些不同於以往的想法。


因此,這個連線計畫,便在Photograph!Ladakh計畫開展同時,也順勢開始了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